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5的文章

顏面神經麻痺,把握黃金治療期

顏面神經麻痺,把握黃金治療期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 一般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兩種 中樞型--腦血管疾病引起,僅會下半部臉部麻痺,抬頭紋不會消失。 周邊型--多與疾病感染有關,其中貝爾氏麻痺佔8成,出現的症狀為抬頭紋消失、閉眼困難、法令紋消失、嘴歪、流口水、味覺遲鈍等。發病急,建議發病的七天內就診西醫控制神經發炎,同時配合中醫針灸治療,促進神經修復。 建議在發病的兩周內可連續每日針灸,若恢復狀況良好之後再遞減為每周三到ㄧ次針灸。 可併服中藥調理臉部氣血循環。 除了針灸復健,還可做哪些自我照護幫助復原? 1. 維持良好作息,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。 2. 補充維生素 B 群或 B12 。 3. 頭面做好保暖,避免受寒。 4. 熱敷和按摩臉部,每次大約 10 分鐘。 5. 主動臉部運動,例如:眨眼、閉眼、嘟嘴、微笑、皺眉等活動。

乾眼症、溢淚症 中醫針灸來護眼

圖片
  眼睛乾澀還是淚眼汪汪,中醫針灸來護眼 乾眼症 乾眼症為眼睛淚腺分泌失調疾病,其成因複雜,除自體免疫疾病、內分泌失調之外,常見於重度使用 3C 產品、長時間戴隱形眼鏡者,或是待在冷氣或暖氣房環境乾燥引起,年紀大淚腺功能降低引起。 乾眼症常見症狀有眼睛乾澀、容易疲倦、眼睛有異物感或灼熱感、分泌物黏稠、怕風畏光,嚴重時眼睛會發紅、刺痛、視力模糊。 中醫針灸治療方式為眼周穴位 ( 攢竹、絲竹空、瞳子髎、承泣等 ) 搭配局部體針 ( 風池、合谷、太衝等 ) ,這些穴位有助改善眼部肌肉活動、血液循環和淚腺分泌調節,臨床上確實可見到患者減少使用人工淚液次數。若是有自體免疫疾病、內分泌失調、年紀大老化者建議搭配中藥調理效果較佳,依據病況處方清熱養陰的中藥或是補益肝腎的中藥。 日常保健: 1.         補充護眼營養素:綜合維他命、魚油、葉黃素 2.         充足的睡眠 3.         熱敷或按摩眼周 4.         適度使用 3C 產品 5.         隱形眼鏡勿戴超過 8 小時   溢淚症 溢淚症一般是指在淚液分泌功能正常的前提下,因淚道功能障礙或結構異常,導致淚液不能及時從淚道排入鼻腔而向外溢位。 溢淚症常見症狀有淚流不止、視力模糊、眼睛反覆感染和發炎。嚴重時,會導致急性或慢性淚囊炎,甚至蜂窩性組織炎。 淚道未完全阻塞者可用針灸治療,治療方式為眼周穴位 ( 攢竹、睛明、承泣等 ) 搭配鼻周穴位 ( 印堂、迎香、鼻通 ) 和局部體針 ( 百會、風池、液門等 ) ,這些穴位有助改善眼部肌肉血液循環和暢通鼻淚管。 此症在中醫範疇屬冷淚證,臨床表現分成迎風冷淚和無時冷淚兩種,中藥調理方面,迎風流淚者以養血祛風為主;無時冷淚者,宜補虛為主。 日常保養: 1.      ...